众里寻你老师作品《一个人的舞台》赏析 形式感,通常是摄影比较注重的一种表现形式和手段。一幅好的摄影作品,弗论其它,单凭形式感一点,往往就能较好地感染读者。 我们从审美而言,第一感觉是比较重要的,也就是作品的直观性。先直观,再挖掘内涵,是为审美的次序。而形式感的物象是存在那里的,靠的是摄影师敏锐的观察能力,捕捉并且定格。很多人文片,都基于一种模仿,或是熟悉的导拍,无须构思和创新,甚至是单纯的复制,拍得没毛病但也不再具备感染力。而我们在生活中,扫街,甚至在无意中发现的一些经典瞬间,就具备一定的偶然性和不可复制性。机缘巧合是一方面,最终,还是考验摄影师的功底。 形式感,其中又包括一种“节奏感”。如果你细心观察生活,就会发现,生活中处处都有节奏之美。比如商场旋转的楼梯、富有层次的麦田、马路上的斑马线、密织排列的单车……都在展现它的韵律美。节奏最简单的形式是一种形象以相同的间隔有规律地重复出现。如果物体形象重复出现,但间隔只有一个,没有重复,这还不能构成节奏,至少要有三个形象而且间隔至少重复一次,才能形成节奏。如此,建筑物则最容易出现这样的形式感,并包含强烈的节奏韵律感。 因此,我们看众里寻你老师的这幅作品,是典型的建筑题材。据文字说明,拍摄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童埠港口,应该是港口的一个大型钢构建筑物局部。图中,有三个透光的钢构隔断形象,而且间隔至少重复一次,基本也就符合了节奏感的诉求。更有甚者,恰好地把握了“对称式构图”,这个又是摄影形式感的典型表现。 很多形式感和具备韵律感的摄影作品,最忌花里胡哨。因此,众里寻你老师在后期思路上采用了黑白手法来表现。其意图是,简洁明了,极具视觉冲击力。其次,大面积的黑与白,是强烈的对比关系。再之,这样的黑白反差,构成了剪影效果,增加了作品的趣味性。仔细观察,还并非死白和死黑,黑之中的钢构线条细节还有。大块的钢板的黑,以及纤细的钢构龙骨之间,也是粗细大小的强烈反差关系,这也强烈渲染和促成了作品的形式感和韵律感。或可言,简约,不简单。 作品如果单纯是黑白反差,韵律的效应,只会显得呆板或苍白,画龙点睛的是,中间的一个正在施工的工人,即我们俗称的“活物”,恰到好处地“活了”整个画面。我们纵观国际上很多街拍或艺术类的摄影作品,往往都会把人物和物体进行鲜明的大与小的对比,小不会抢大的视觉效应,反而还会更加地“托大”。这,其实就是一种艺术表现独特的手法,贯穿于所有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之中。 建筑物在而今越来越讲求艺术性,这是发展的格局和时代感的需要,同时,也为摄影爱好者提供了更加广泛的创作素材和空间。好作品,当学习之。
|